韓戰70年保存「上百瀕危物種」 神秘非軍事區Google街景能看了

自從韓戰以來,分隔朝鮮半島的非軍事區(DMZ)幾乎沒有人類活動,讓當地數十年來自然生態蓬勃發展,如今已經成為瀕危野生動物的天堂。今年適逢兩韓停戰70週年,人們首次有機會透過Google街景一窺非軍事區的神秘面紗,欣賞許多珍稀野生動物的面貌。

根據《華爾街日報》(The Wall Street Journal)報導,2021年一份針對非軍事區的生態調查顯示,在非軍事區內生活著丹頂鶴、白枕鶴、麝香鹿、水獺、山羊等44種瀕臨滅絕動物。另外,非軍事區也是許多候鳥的繁殖地,附近的森林與河流還棲息著許多昆蟲,包括原本被認為已經在南韓滅絕的蜣螂。

近期,Google為了紀念韓戰停戰70週年,Google藝術與文化網站發布多張非軍事區內的瀕危物種照片。報導指出,這些照片都是在南韓軍方的許可下,於非軍事區和平民控制線內拍攝,除了野生動物外,任何人都能透過街景服務察看當地的360度全景,甚至可以聽到實地錄製的聲音,範圍包括韓戰時期的前線戰場,例如曾被聯合國部隊稱為「潘趣缽」(Punch Bowl)的亥安盆地。

報導指出,朝鮮半島非軍事區寬約4公里,全長約256公里,儘管當地仍遺留許多老式地雷和其他戰爭遺留物,但由於數十年來幾乎沒有人煙,也讓區域內成為許多鳥類、珍稀動植物的避難所。

有熟悉旅遊觀光情形的官員表示,其中部分地區已經可以向小團體觀光客開放,但由於近年Covid-19疫情大流行、惡劣天氣和兩韓軍事緊張加劇等影響,遊客進出仍會受到許多限制。

非營利組織「非軍事區生態研究機構」(DMZ Ecology Research Institute)負責人金勝浩(Kim Seung-ho,譯音)表示,「非軍事區代表了朝韓兩國的悲慘歷史,但對於生活在那裡的許多野生動物而言,那裡是一個難得的避風港。」

根據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資料,目前在朝鮮半島非軍事區的8個區域已經發現6168個物種,而朝鮮半島的267種瀕危物種中,有102種仍棲息在當地。